足彩胜负14场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专题>>同抗疫稳经济促发展>>居家防控

北京细化30条工作措施 平稳有序实施“乙类乙管”

日期:2023-01-06 14:59 来源:北京发布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1月6日下午,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第433场新闻发布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主持。北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社区防控组,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北京市委农工委、市农业农村局,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出席,通报最新疫情,介绍疫情防控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北京市卫健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昂: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足彩胜负14场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效统筹本市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北京疫情防控实际,首都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北京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专门研究制定了《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工作总方案》及监测预警、重点人群社区健康服务、农村地区防控、学校防控、养老机构防控等5个配套专项工作方案。

《总方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围绕“保健康、防重症”,及时采取相应工作措施,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坚决落实国家“乙类乙管”总体方案及其配套的一系列文件要求,结合北京实际,充分做好衔接,确保“乙类乙管”平稳有序实施;充分考虑北京当前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所处阶段及下一步人员流动、境外输入等面临的疫情风险,提前谋划应对;突出首都功能定位和首善标准,对保障首都重大活动安全顺利举办等方面作出具体安排;着力实现从管理管控到以服务保障为主转变,兼顾短期目标和长期任务,做到疫情防控工作的远近结合。

《总方案》细化了30条工作措施,从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监测、疫情风险评估预警、分级分类社会防控等方面,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围绕大力开展疫苗接种、倡导坚持个人防护、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调整人群检测策略、优化进出京人员管理等方面,提高预防控制水平;突出重点机构、重点人群和农村地区防控;强化医疗资源建设储备、分级分类救治患者、三级医疗救治体系、重点人群医疗健康服务保障等方面,做好医疗救治服务;聚焦药品供应保障、信息化支撑能力提升、药物和疫苗生产研发等方面,强化支持保障能力;强调优化社会管理措施、全力推进复工复产、保障交通运输顺畅等方面,保障社会经济运行。《总方案》提出的工作措施及配套专项方案具体要求,为1月8日实施“乙类乙管”后,北京市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如何防”“如何治”以及“如何管”做出了具体的措施安排。

下一步,北京市将进一步认真贯彻中央部署,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各项要求,平稳有序实施“乙类乙管”,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确保首都社会稳定安全。

此外,在配套方案中,为突出传染病防治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动态掌握北京市人群中新冠病毒的感染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科学研判和预测疫情发展态势,分级分类实施社会防控措施,我们专门制定了《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监测预警工作方案》,通过建立市民核酸和抗原检测监测、医疗机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监测、社区感染水平监测、入境人员核酸检测监测、新冠病毒病原学监测以及学生症状监测、人口流动监测、污水监测等多渠道多源的综合监测预警体系,实时监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发展态势和波及程度,综合考虑疫情流行强度、严重程度、医疗资源占用等因素,及时评估风险并动态实施分级分类的疫情防控措施;针对疫情非流行时、流行时和流行严重时的疫情防控,列出了针对性的社会防控措施清单,为“乙类乙管”后疫情防控工作设定了路径,明确了具体要求。

最后,也提醒广大市民朋友,新阶段新冠病毒感染防治工作,仍然离不开大家的支持和配合,要继续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重视个人防护,做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

记者提问

记者:近期,大家很关注医疗救治工作,请问北京市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市民医疗救治服务需求?

北京市卫健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昂:

医疗救治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点,北京市立足群众需求,采取扩增发热门诊、优化急救转运、畅通入院通道、强化医联体协作、加强重症救治等系列措施,有效缓解了就医压力。目前,全市门急诊量稳步回落,重症患者救治呈现向好趋势,仍处于高位。

一是提升发热门诊接诊服务能力。发热门诊应开尽开,全市发热门诊和诊室总数达1263家,其中二级及以上医院30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960家;采取院内原址扩容、方舱转化、社区巡诊等方式扩容发热诊室数量,全市累计扩容诊室449个;充实发热门诊诊疗队伍,设置简易药房,满足单纯开药患者需求;通过互联网医疗、设置合作诊室和强化分级诊疗等措施,满足市民就诊需求。发热门诊接诊量从2022年12月15日最高峰7.3万人次,逐渐回落到2023年1月4日1.2万人次。

二是优化院前急救、急诊、住院流程。采取扩容增补急救资源、增加调度席位、分流咨询非急危重症需求电话,解决市民急救需求;提升全市急诊接诊和留观能力,截至2023年1月4日,全市急诊实有留观床位2472张,可转化急诊留观床位1312张,扩容达145.7%;做好院前急救和医院急诊衔接,打通患者入院治疗通道,实施跨科收治,分流急诊、重症、呼吸、感染等科室收治压力。急诊接诊量从2022年12月30日最高峰5.2万人次,逐渐回落至目前4.2万人次。

三是强化医联体协作。依托医联体建设网格化三级救治体系,推进分级诊疗。全市组建56个新冠网格化救治体系,每个网格均由一所三级医院(或区域医疗中心)作为牵头医院,与若干所二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分级转诊机制,基层医疗机构接诊超过自身救治能力的重症患者时,对口三级医院开通绿色通道,及时转诊救治,经三级医院诊疗并病情稳定的患者,转至下级医疗构机进行延续输液、吸氧等康复性治疗,有效分流三级医院诊疗压力。

四是加强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坚持关口前移,加强重点人群排查和早期介入管理,对65岁及以上老人、严重基础疾病和免疫力低下人群,做好健康监测,全面动态掌握居民健康情况,对病情症状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病情转重。对符合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药条件的新冠重点人群,采取早期应用抗病毒药物,同时在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吸氧服务,为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配备指氧夹4.5万个。

五是全力做好重症患者救治。扩容重症救治资源,全市ICU开放床位数从2022年12月中旬的3000余张增至7000余张,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经重症医学专业培训的医师数和护士数分别达到1.4万人和2.8万人。成立由知名专家组成的重症管理评估组,建立专家组分片巡查指导机制,按区域对全市收治重症患者的二级及以上医院进行巡诊和指导,提高重症患者救治规范化、同质化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聚焦“保健康、防重症”,全力以赴做好医疗救治工作,进一步加大医疗资源建设储备,分级分类救治患者,加强三级医疗救治体系建设,保障重点人群医疗健康服务,千方百计提高治愈率,降低重症率、病亡率,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